面向电网业务应用场景如何延长5G设备寿命
作者:admin发布时间:2024-12-10分类:验证码平台浏览:142
5G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之一,是实现国家数字化,智能化,“万物互联”的战略性通信基础设施。
智能电网将向海量连接,安全高效,末梢延伸发展,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挑战,传统配网采用过流保护,停电影响范围大,无法精准排查,急需提升供电可靠性,实现配网故障精准定位,目前主网已实现光纤覆盖,但是电网末梢神经的配网处于“盲调”状态,因为数量大,光纤很难全覆盖,成本高时间长维护难。
电力行业无线通信应用场景总体上可分为控制,采集两大类,其中,控制类包含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,用电负荷需求侧响应,分布式能源调控等,采集类主要包括高级计量,视频监控,配网状态监测等,对于控制类业务场景,当前整体通信特点为采用子站/主站的连接模式,星形连接拓扑,主站相对集中,一般控制的时延要求为秒级。
未来随着智能分布式配网终端的广泛应用,连接模式将出现更多的分布式点到点连接,随着用电负荷需求侧响应,分布式能源调控等应用,主站系统将逐步下沉,出现更多的本地就近控制,且与主网控制联动的需求,时延需求将达到毫秒级。
5G本身可能比其前任产品耗电更高,但是对于5G设备上的电池消耗而言,最大的影响可能来自用户,随着5G的功能越来越多,对设备的需求也将增加,诸如VoLTE,屏幕,摄像头和更多的连接设备等苛刻的功能将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。
可以采用简单的方法来降低对电池的要求,例如使用低损耗的组件,有几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点,例如使用较厚的铜片以实现更好的导电性能并减少组件的损耗,这将打破热损失的恶性循环,然后使产品失谐。
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使用低功率无线电,将5G用作通向LoRa或Sigfox等低功率无线电的网关,低间隔传输的物联网设备将大大减少对电池的要求。
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可以引入物联网设备,以减轻对组件和电池的要求,一个简单的使用实例就是安全摄像机,使用人工智能芯片区分陌生/熟悉的人员或动物的行为,以指示摄像机是否打开,显然,仅记录,发送警报和监视基本数据将为用户带来很多益处。